當前位置:氣候變化
人為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、甲烷等多種溫室氣體以及氣溶膠可以改變大氣輻射收支,引起氣候變化。大多數VOCs并不能顯著地直接改變輻射收支。但是,VOCs和NOx等在紫外光照的作用下,發生一系列光化 …
CH4吸收波長為7.7μm的紅外輻射,將輻射轉化為熱量,影響地表溫度,從而造成溫室效應。除CH4外的VOCs的大氣壽命很短,對輻射的直接影響很小,主要通過參與光化學反應和生成有機氣溶膠來影響氣候 …
近日,2023中國風能新春茶話會在北京舉辦,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(CWEA)公布2022年吊裝統計數據。2022年,中國風電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,全國(除港澳臺地區外)新增風電吊裝容量 …
2月27日,一項發表于《自然氣候變化》(Nature Climate Change)的研究表明,氣候危機正在全球范圍內加劇人類與野生動物的沖突,從而導致人類和野生動物受傷甚至死亡。此前已有多項研究表明,氣 …
現代文明被摧毀的20年后,人類因傳染病陷入絕境,幸存者們為了生存自相殘殺……美國HBO電視網出品的新劇《最后的生還者》自開播以來,收視率一路飄紅。該劇講述了一種能將宿主變成喪尸的真菌席 …
施普林格·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《自然-氣候變化》最新發表一篇進展文章認為,人類和野生動物間的沖突可能會被氣候變化放大。這一研究進展表明,對未來氣候變化導致的人與野生動物福利所受影響 …
當地時間2月21日,諾貝爾可持續發展基金會主席彼得·諾貝爾宣布,將首屆可持續發展特別貢獻獎授予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,以表彰他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以及可持續發展事業的巨大貢獻。解振 …
2023年2月21日,諾貝爾可持續發展基金會主席彼得·諾貝爾宣布,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,獲得諾貝爾可持續發展基金會頒發的“可持續發展特別貢獻獎”,指出解振華特使參與了諸多氣候變化行 …
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月7日發布的一份報告認為,氣候變化及其他環境因素可能使細菌增強對抗生素的耐藥性,產生更多“超級細菌”。根據這份報告提供的數字,2019年全球大約500萬人的死亡與微生物耐 …
今年世界濕地日主題為“濕地恢復”。在接受記者記者采訪時,北京林業大學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教授、國家林草局自然保護區研究中心秘書長、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》起草專家團隊負責人張明祥 …
從市經信局獲悉,四川省德陽市認真落實環境保護“黨政同責、一崗雙責”“三管三必須”要求,采取“四不兩直”方式,持續做好工業領域應對氣候變化有關工作。強化節能降碳,落實責任要求。嚴格節 …
從高溫熱浪、暴雨洪災到颶風山火、極端寒流,全球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頻率持續增加。氣象專家指出,氣候變化是導致極端天氣事件越來越頻繁的主要原因。國際社會應繼續攜手努力,完善極端天氣預警 …
美國《時代》周刊網站1月26日刊登題為《人口老齡化有利于應對氣候變化》的文章,作者是西婭拉·紐金特。全文摘編如下: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說,日本正處于災難邊緣。以某些標準衡量,日本是世界上 …
近年來,全球氣候變化不僅給人類社會生活帶來深刻影響,也導致了全球大面積土壤發生退化。土壤退化不僅會造成土壤養分流失,還會導致作物品質和產量下降,嚴重威脅糧食安全。但是,合理的土壤保 …
據外媒報道,美國環境質量委員會(CEQ)日前發布了一份臨時指南,用于分析正在接受《國家環境政策法規》審查的聯邦機構主要行動的溫室氣體(GHG)排放和氣候變化影響。該指南允許對可再生能源發電項 …
當地時間1月14日,阿聯酋工業與先進技術部長兼氣候變化特使、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》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(COP28)主席蘇爾坦·賈比爾在出席全球能源論壇時,呼吁各方合作采取包容的、以行 …
近日,生態環境部正式印發一批52個制度創新成果案例清單,對全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、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形成的制度創新成果進行宣傳推廣。其中,南方電網海南電 …
《云南省應對氣候變化規劃(2021—2025年)》(簡稱《規劃》)近日印發,為云南省各領域“十四五”發展低碳經濟、開展氣候變化減緩和適應工作提供重要指導。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就《規劃 …
外賣減塑、綠色建筑、“風光水火氫儲一體化能源基地”、5G技術賦能網絡能效提升……2022年11月12日,在《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》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(COP27)的展區內,中國企業在節能減排 …